李显扬正式反对欧思礼路故居列古迹 批评为“羞辱李光耀的纪念碑”
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子李显扬(Lee Hsien Yang),在最后一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限内,正式向政府提交反对信,强烈反对将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李氏故居列为受保护古迹,并在Facebook公开信中称此举是“人民行动党羞辱李光耀的纪念碑”。
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子李显扬(Lee Hsien Yang),在最后一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限内,正式向政府提交反对信,强烈反对将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李氏故居列为受保护古迹,并在Facebook公开信中称此举是“人民行动党羞辱李光耀的纪念碑”。
书中总结日本人的性格:“既温和谦让又生性好斗,既崇尚美感又穷兵黩武,既彬彬有礼又桀骜自大,既能屈能伸又顽固不化,既忠诚又叛逆,既勇敢又懦弱,既保守又勇于创新。”简单概括来说,就是“表里不一”。
一个叫新加坡的地方,被踢出了马来西亚联邦,被迫自己成了一个国家。
峇迪是用蜡染制成的印花布,或用峇迪布做成的衣服,有鲜明的东南亚文化风情,也是土生华人服饰之一。峇迪可塑性很强,既可穿成休闲服,也是能登大雅的正装,完全不逊于西装。
2009年,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一场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表示,要在新加坡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。
论起【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】,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“时势造英雄”还是“英雄造时势”这个国际政治中的老话题。这个问题不但和当今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息息相关,而且也是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反复争辩的重大理论问题。
英国广播公司9月23日文章,原题:新加坡为何如此痴迷于遮荫高温是对人类最致命的气候威胁,每年高温夺去的生命比洪水、飓风和野火加起来还要多。而由于城市热岛效应,城市的变暖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。随着危险气温变得越来越普遍,全球各地的城市领导者都在战略性地规划提供更
1942年2月15日,新加坡沦陷。对于时年18岁的李光耀而言,这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日期,而是噩梦的开始。
在东亚范围圈子里,基本上中国周边的国家都有受到中国影响,在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,大多都是在中国古文明的协助下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。
刚刚解密的澳大利亚外交电报显示,1965年的马来西亚领导人曾经警告英联邦盟友——如果新加坡敢跟印尼或者北京有什么"小动作",马来西亚军队随时准备开进新加坡。
2025年9月5日,当新加坡第15届国会在庄严气氛中拉开帷幕,议员们集体宣誓的场面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。这一次,中文宣誓的声音在国会大厅回荡,成为社交媒体和全球华人圈的热议话题。有人质疑,有人点赞,有人惊讶,有人深思。
论起【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】,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“时势造英雄”还是“英雄造时势”这个国际政治中的老话题。这个问题不但和当今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息息相关,而且也是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反复争辩的重大理论问题。
说实话,这个世界上经常恶心我们的国家有很多,但是我极少生气的,更谈不上恨,毕竟人家本来就和你不是“一伙人”。
如果你问新加坡人,五月那天傍晚有没有一种“剧终”的感觉,大概多数人都会点头。想象一下,新加坡总理府门口,71岁的李显龙,西装一尘不染,脸上隐约带笑,最后一次把手抬起来向人群挥手。镜头一转,时光仿佛倒回1959年,他的父亲李光耀刚刚成为共和国首任总理时,也是这么
新加坡的第15届国会在9月5日开幕。本届宣誓时,有不少议员不再使用英语宣誓,转而使用中文宣誓,宣誓文件也由英文改为简体中文。一名议员陈佩玲分享了简体中文版效忠宣誓文件。这在新加坡几十年的历史上,可以看做是里程碑事件。
1965年8月9日,马来西亚联邦议会以 126 票赞成、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宪法修正案,正式将新加坡逐出联邦。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将此次分家比喻为截肢,认为这是解决种族矛盾的必要手段。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电视讲话中声音哽咽,坦言这是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,强调新